欢迎访问宜兴市纪委监委网站!

当前位置 : 首页 >  宜廉聚焦
中纪报关注宜兴:系统施策 补齐短板 稻浪千重丰景好

1.png

 11月18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了宜兴市纪委监委题为《系统施策 补齐短板 稻浪千重丰景好》的文章,全文如下:

 眼下,江苏省宜兴市和桥镇迎来了水稻规模化经营后的首个丰收季。在北新村,万亩高标准农田稻浪翻滚,联合收割机纵横驰骋,转眼间便将饱满的稻穗尽数归仓。

 宜兴素有“苏南粮仓”之称,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米袋子”,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一直是我们监督的重点。此前,在日常走访中,我们发现北新村存在永久基本农田抛荒问题。后经核查,相关村干部因履职不力被严肃问责。以此为契机,市纪委监委举一反三,将问题纳入整改清单,推动全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同步开展撂荒地整治。

 整治中我们了解到,和桥镇水稻产业面临着种植主体老龄化、耕地碎片化、机械化水平不高等现实难题。为破解发展瓶颈,和桥镇对零散土地统一流转,实施整田平地、路网重构、灌排建设等系统改造,将昔日的“望天田”升级为“高产田”。改造后,土地增溢面积超过5%,全镇规模流转率超过85%,为规模化、现代化种植奠定了坚实基础。

2.jpg

 夯实了“地”的基础,产业升级随之跟上。去年10月,和桥镇人民政府携手本地米厂与某粮食公司签订三方协议,从种植、加工到销售全链条协同发力,以产业化思维推动水稻产业转型升级。“村里老龄化程度高,土地流转后,村民不仅能拿到流转金,村集体收入也实现了增长。”北新村党总支书记许志强向我们介绍。与此同时,农旅融合不断深化,农业观光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带动了本地就业。目前,北新村已有20多名村民实现了“家门口”稳定就业。

 为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市纪委监委将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与监督保障特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协同推进。今年以来,我们牵头成立整治工作组,联合农业农村、财政、审计等部门,围绕2019年以来投资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开展“小切口”整治。通过“纪巡结合”等机制,对项目招投标、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关键环节进行深入排查,目前已在该领域留置4人,党纪政务立案30人,形成有力震慑。

 在强化监督的同时,市纪委监委持续推动问题整改与长效机制建设。督促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组织中标企业和承建单位开展工程质量自查自纠,并对2019年以来所有项目工程设施进行全面评估,累计开展排查240人次,整改问题40个。在此基础上,推动主管部门出台切实加强全市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工作的实施意见,补齐“建、管、运”环节短板,通过常态化培训与数字化监管,持续提升高标准农田治理效能。

 一系列“组合拳”的落地见效,让宜兴高标准农田建设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3万余亩,水稻平均亩产从570公斤稳步提升至600公斤以上,集中连片的“良田”正不断转化为“丰产田”“致富田”,为保障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