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江苏省某超高层项目的特殊材质超厚板即将正式焊接,按照重大工程项目的施工要求,正式焊接前必须在模拟实际操作环境中进行焊工附加考试,以保障项目质量。然而,在这次焊接测试中,焊接材料却出现了裂纹、焊缝夹杂等多个问题。正式焊接迫在眉睫,如此严重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快找中建钢构的邱大师!”项目负责人果断决定。于是,中建钢构江苏有限公司焊培中心主任邱明辉被紧急叫到项目工地,对焊工们进行培训指导,直到大家的焊前考试合格率达标。
“有难题找邱大师。”2015年,蕴藻浜大桥的索塔和桥墩还有48小时就要安装连接,但施工面临的超厚板铸钢件与碳钢异种材质的焊接难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几十个人聚集在施工现场,心急如焚。忽然,人群中有人喊:“快找中建钢构的邱大师!”
紧急求助电话在江阴靖江工业园区响起,正在吃饭的邱明辉立即放下碗筷赶赴200公里外的施工现场。在充分研究焊接环境和构件特性后,邱明辉找到了问题症结。原来,需要连接的两个钢构件厚度都很大,以往采用的普通火焰不能让构件里外受热均匀从而导致焊缝区域产生裂缝。“我们要采用微机控制的远红外热辐射方式进行加热,也就是电加热方式来预热。同时,超厚板的焊接必须要采用热输入量小的方式进行焊接。”邱明辉果断地拿出了解决方案,并亲自给工人们示范焊接方法。工人们使用了邱明辉的焊接方案后,顺利完成了焊接考试,对接焊缝经检测全部合格。
邱明辉从事焊接工作二十余年,多次在高难度焊接工作中临危受命,先后获得了“全国技术能手”“央企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是行业内赫赫有名的“焊将”。
他16岁时就进入一家小作坊学习焊接技术。置身于灼眼的焊花中,他聚精会神地听师傅讲授焊接操作技能,不厌其烦地跟着师傅练习。随着实践经验的日益积累,强烈的求知欲让他更渴望获得理论指导,以化解一个个在操作中遇到的谜团。于是,他开始自修大专教材,系统阅读焊接工艺、焊接设备等专业书籍。他边学理论边实践边思考,有时为了搞清一个关键环节的技术操作,他一熬就是几个通宵。凭借一股“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热情,邱明辉相继通过了欧标、美标两大标准体系的焊工资质认证。
有一次,位于鄂尔多斯地区的一个项目超厚板焊接质量无法满足技术标准,构件对接焊缝总是出现裂纹,重复返工。在高寒风沙天气超厚板焊接缺乏可借鉴经验的情况下,邱明辉等人经历上百次的焊接试验最终研究出一次性焊接成功的工艺方法,在焊接行业高级别、超厚板焊接技术的研究史上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这样,在多次攻克重大工程焊接难题后,“邱大师”美名随之流传开来。
盛名之下,早已是“老师傅”的邱明辉却从来没有放弃对新技术的研究。有一次,单位引进了一台焊接机器人,经过一场著名的“人机大战”,邱明辉与智能制造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由此开启了“MINI型焊接机器人在钢结构焊接中的应用”的课题研究,邱明辉创新工作室也应运而生。2014年,由工作室研发的首台MINI型全自动焊接机器人投入运行;2015年,邱明辉团队首次在超高层施工现场开展MINI焊接机器人试验,开创了国内机器人超高层焊接技术运用的先河;2020年,邱明辉的团队研发了建筑钢结构机器人焊接智能化关键技术与应用技术,实现了非标钢结构角焊缝数字化智能焊接,该技术应用在埃及新行政首都CBD标志塔、苏伊士运河全球最大跨度双翼平旋钢结构大桥等制造项目中,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同事们都说:“邱明辉天生就是一根火花四射的焊条,他不断释放光和热,引导着一大批青年人积极追求人生新价值。”自2011年负责焊工培训工作以来,邱明辉帮助3000余名焊接作业工人通过焊工取证考试,培养了包括全国劳动模范、省五一创新能手在内的一批中国建筑钢构件焊接人才。邱明辉还积极推动车间开展“五小金点子”“工人发明家”等活动,在公司内培养了不少“小能手”“小工匠”“小发明家”,让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创新之路。(印玺 朱菊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