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村民,周四下午区纪委监委要到咱们村召开信访问题‘阳光反馈会’,请大家通过电话或村里微信群报名……”近日,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大竹园村的大喇叭中传来一则通知。
这个“阳光反馈会”,还要从今年初说起,那时我们连续收到匿名信访举报,反映大竹园村干部售卖村集体茶叶不入账的问题。
我们随即将这一线索转交宿城街道纪工委,宿城街道纪工委会同区纪委监委相关联系科室来到大竹园村,调取茶园生产经营资料及账目。经过查证,集体茶叶销售收支清晰明了,都记录在册。
既然已经入账,为什么还有人举报呢?难道是账目和实际情况不符?大竹园村有多少茶园?每年的产量和收入到底有多少?
带着这些疑问,街道纪工委联合农经站工作人员,实地测量了该村集体茶园面积,同时走访了近几年参与集体茶叶采摘的村民,询问茶叶产量行情,最后还同相关村干部座谈。
调查显示,该村近三年来集体茶叶收入均按规定入账,茶叶产量与茶园实际面积相符,茶叶收入与实际产量和价格行情一致,不存在不入账和做假账的问题。为了打消群众疑虑,街道纪工委将核查结果在村委会门口公示。
但就在公示期间,我们又收到关于该村干部私自卖茶叶不入账的匿名举报信。为什么还有举报?是调查不够深入全面吗?
为确保调查结果准确无误,经过报批,我们将这一重复信访问题提级监督,交由区纪委监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复核调查。经复核确认,调查结果没有问题。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无法直接向匿名举报人反馈调查结果。仅仅公示结果不能彻底消除举报人的困惑和质疑,最终演变成重复访、越级访。”信访室主任王宗其分析。
群众反映问题要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我们决定召开信访问题“阳光反馈会”,提前三天通过微信群、街村广播等渠道发布会议通知,诚邀党员群众参会,扩大知晓范围。
会议当天,村里不少党员群众赶来一探究竟。我们详细通报了核查过程、取证情况和结论,公示了该村近三年村集体茶叶售卖票据,对不属实问题进行澄清说明,现场解答党员群众的提问,进一步消除群众的疑虑和误解。
“发票都摆在桌上给我们看,茶叶卖了多少钱、入账多少钱统计得明明白白。我们知道了来龙去脉,村干部再也不会被误会了,这种工作方式我们很满意……”党员代表老张说。
灯不拨不亮,话不说不明。连云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建立匿名举报“阳光反馈”机制,通过线下召开反馈会、公告栏公示等形式公开核查结果,有效破解匿名举报反馈难问题。今年以来,全区共召开“阳光反馈会”5场,参会人数超300人,通报知晓率达70%,重复信访举报量同比大幅下降。(田波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连云区纪委监委)